鹽埕,在字典中是曬鹽的海岸,但對於許多人來說,鹽埕背後的歷史發展猶如一本人物傳記,經歷各種興衰,讓人意猶未盡。在三百多年前,位於愛河口的鹽埕區,是河流匯入海所形成的一片沼澤濕地。雖然無法耕作,但也尋找到了屬於鹽埕區的價值模式與經濟效益,那就是人類飲食不可或缺的——鹽,因此鹽埕區開始製鹽產業的發展。其地名也是因充滿鹽田以及沼澤而得名,而早期接近鼓岩一帶被稱為鹽埕埔,後來將鹽埕、鹽埕埔通稱為鹽埕區。 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物質文化人類學 2022 貳、古董玻璃盒 製作人:企業管理 111級 林沛清 提供人:光美玻璃行 地址:803高雄市鹽埕區大仁路103號 光美玻璃行經過代代傳承,在地經營已邁入一甲子。創業第一代的叔公於1963年從外地來到鹽埕打拼,再接續傳承給林老闆的父親,而第三代的林老闆則是土生土長的鹽埕人,經歷過鹽埕最燦爛的風華年代,也見證這個街區商圈的起落。 展示的古董玻璃盒上細緻的裁切,與絨毛包圍的底座,象徵著傳承下來的技術與眼光。底座上的那塊絨布,為父親過去在布莊裡千挑萬選出的布料,那塊布料如今已停止生產、遍尋不著,有著無法取代的價值,也飽含著代代傳承的理想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