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鹽埕,在字典中是曬鹽的海岸,但對於許多人來說,鹽埕背後的歷史發展猶如一本人物傳記,經歷各種興衰,讓人意猶未盡。

在三百多年前,位於愛河口的鹽埕區,是河流匯入海所形成的一片沼澤濕地。雖然無法耕作,但也尋找到了屬於鹽埕區的價值模式與經濟效益,那就是人類飲食不可或缺的——鹽,因此鹽埕區開始製鹽產業的發展。其地名也是因充滿鹽田以及沼澤而得名,而早期接近鼓岩一帶被稱為鹽埕埔,後來將鹽埕、鹽埕埔通稱為鹽埕區。

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物質文化人類學

2022

柒、店內柱子

製作人:劇場藝術 114級 姜卉嫻

提供人:廢墟Ruins

地址:803高雄市鹽埕區瀨南街205號

「廢墟吧」原址在民國40年為「致美齋飯店」的二代店,是當時高雄人最氣派的宴客場所之一。伴隨著該餐廳出走,接著由「振聲無線電傳習所」進駐,負責當時的無線電發報與電子零件修理,也是高雄最早電子產品的修繕據點。但之後就荒廢了30年。 高老闆與這間屋子的相遇其實早在十幾年前,當時這間屋子因沒有整理而略顯破敗及凌亂,但仍被其獨特的挑高和整體氛圍影響,特別是牆面上有點突兀但又不失美感的兩個柱子更見證了這棟建築的歷史。十幾年後老闆有了孩子,因此想轉從事一份能陪伴孩子成長的工作,這間屋子便浮現腦海成為創業的地點,於是就有了這間店的產生。

直條yan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