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關於瑞儀教育基金會

2016年瑞儀光電董事長王本然發起創立瑞儀教育基金會,以從事教育公益事業為宗旨,並設定「人才培育」、 「環境教育」、 「文化藝術」與「社區關懷」四大關懷主軸,並以人才培育作為發展重點,期望藉由基金會的運作,建立與社會各界更緊密的連結,成就更好的未來。更多資訊歡迎前往Facebook專頁。

業務內容:
一、 推動環境教育,深耕環保意識,關懷生態保育
二、 培育教育專業人才
三、 設置獎助學金
四、 辦理社會教育公益活動
五、 贊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劇藝等文教活動
六、 其他符合本會設立宗旨之相關公益性教育事務

2023 來鹽埕飛躍時空! 中山大學「鹽夏不夜埕」展至5月20日

【轉自中山新聞】  
為期一周的「鹽夏不夜埕」盛大展開!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師生運用藝術創作與表演,於高雄市鹽埕區府北里封街舉辦「時光集會所」創意市集,即日起至5月20日夜間,設有裝置藝術與「數位鹽埕的當下」展, 5月20日當晚也有市集與表演藝術,邀民眾一同走讀在地歷史,為社區加溫。
 
中山大學人科學程指出,「鹽夏不夜埕」為中山大學近年來每年舉辦的創意街區活動,希冀帶動鹽埕社區發展,吸引年輕人重新感受街區魅力。今年活動搭上影視作品多元平行宇宙的熱潮,以「Time to Leap一路向北」為主題,設計出代表角色—時空旅人「Dr. 府北」帶領民眾透過裝置藝術、表演藝術、市集穿越不同時空的府北里,一起挖掘在地歷史多元樣貌,也看到社區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師生運用藝術創作與表演,於高雄市鹽埕區府北里封街舉辦「時光集會所」創意市集,即日起展至5月20日夜間。


「鹽夏不夜埕」活動從多元宇宙時空跳躍穿梭概念出發,中山大學師生在府北里規劃「往昔」、「當下」及「未來」三大時空展區,由修課學生與社區民眾共同創作各類型裝置藝術作品,帶領民眾看到鹽埕古往今來的鹽埕變化。其中「墟臾之光」投影藝術作品打開了塵封許久的七福商場地下室,用AI動畫渲染技術帶領民眾看到府北未來的多種可能。位於沙多宮後方的「築跡」,則是由鹽埕國中學生創作具有鹽埕代表性符號的吊燈,引參觀者追憶在地的歷史。

「鹽夏不夜埕」為中山大學近年來每年舉辦的創意街區活動,希冀帶動鹽埕社區發展,吸引年輕人重新感受街區魅力。


中山大學人科學程助理教授宋世祥表示,府北里曾經是高雄舶來品、鐘錶、港貨與服飾批發業的重要集中地。城中城大火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事件,但隨著府北公園在今年建設完成,向在地居民開放,在地終於有了一個公共空間,希望這個公園能在中山大學師生的投入下,能成為除了在地居民社交中心外,帶動社區發展的起點。府北里里長林傳富里長則說,府北里在前市長王玉雲規劃下,有很多住商混合大樓,以前就是鹽埕區的不夜城,但這幾十年比較沒落,很開心中山大學師生來到府北里來舉辦這次「鹽夏不夜埕」,希望能常常有年輕人來辦活動,帶動人潮,也帶動社區發展。

中山大學 「鹽夏不夜埕」5月20日當晚也將舉辦市集與表演藝術,邀民眾一同走讀在地歷史,為社區加溫。


活動中共有四檔表演藝術穿梭表演於府北街區,含括創意打擊樂、環境劇場、街頭馬戲、當代舞蹈,分別由水管阿民、築粹劇團、馬戲表演者黃國忠以及舞蹈家牧夫肢間領銜演出。其中築粹劇團演出的解謎遊戲環境劇場《王爺,恁甘有咧看!》,演員帶著觀眾穿梭在過去、現在兩個時空中破解王爺留下來的謎題,期待能為觀眾帶來不同的戲劇體驗。

「鹽夏不夜埕」活動從多元宇宙時空跳躍穿梭概念出發,中山大學師生在府北里規劃「往昔」、「當下」及「未來」三大時空展區,由修課學生與社區民眾共同創作各類型裝置藝術作品,帶領民眾看到鹽埕古往今來的鹽埕變化。


2023「鹽夏不夜埕」由中山大學「城市是座共事館」、HISP計畫、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及府北里里長林傳富辦公室共同主辦。鹽埕區公所、趙天麟立委服務處、高雄市青年局、SKB文明鋼筆、Pinway、人安基金會等單位協辦,由「創意街區發展實務與藝術管理」、「跨領域創新專題」、「數位文化與人類學」課程學生共同規劃內容與執行。該活動由教育部大學責任計劃、國科會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指導,獲得瑞儀教育基金會、巴巴事業及高雄翰品酒店贊助支持。

2021 街頭變身耶誕派對! 中山大學師生打造兒童木棧板樂園​

【人科學程提供】國立中山大學師生舉辦「2021街頭玩童~鹽埕兒童街區遊戲日暨2022鹽夏不夜埕」企劃發表活動,遊具材料運用高雄在地企業「瑞儀光電」致贈的木棧板,兼顧環保與永續,廢棄木棧板透過大學生創意,變身成六座大型創新兒童遊具,短短兩天吸引1500人次體驗,在耶誕假期帶給孩子最特別的快閃耶誕禮物。

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宋世祥表示,街頭玩童今年舉辦到第三年,依然秉持著發揮社會責任,響應「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對於兒童遊戲場域、公園罐頭遊具普遍強度不夠、創意不夠的議題,開設「設計思考」課程,帶領大學生在鹽埕區忠孝國小,和不同年齡層的孩子一起玩、觀察兒童的遊戲行為,發現各種遊玩時的體驗、痛點與不同年紀的孩子對於遊具的需求。學生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做前期研究與調查,再經由M.ZONE大港自造特區木工老師的專業教學下,完成一座又一座創意又環保的兒童遊具。

宋世祥指出,今年因疫情影響,製作時程只有短短3個星期,但今年遊具的數量從去年的4座增加到6座,型態更多元豐富、規模也更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也必須滿足孩子期待具有一定難度與挑戰性的遊具設計。今年的遊具造型突破以往,從常見的三角溜滑梯,到以蜂巢為原型發想的六角形遊具「蜂巢の試煉」,當中利用童軍繩製作出蜘蛛網迷宮。另外,遊具在設計上也兼顧遊戲分齡的重要性,以「華容道」為原型的「123木頭車」,適合國小中年級以上的孩子遊玩,結合教育,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練習團隊合作、創造互動,合力將載人車移動到出口。在複雜度上,也從簡單的金字塔爬爬樂,到複雜的鞦韆結合獨木橋的複合式遊具。設計的學生表示,原本以為小朋友只會從獨木橋上走過,但他們會自己創造各種玩法,有的人在上面單腳跳著過,有的人在上面玩你推我擠看誰先站不住,還有人拿起旁邊的用不到的童軍繩玩起跳繩來!

來現場體驗的家長回饋表示,「這是很棒又有變化的兒童遊具」、「希望未來市府可以考慮你們的設計融入市區公園」。一般公園的遊具,孩子只能不斷的從樓梯爬上,再從另一端的溜滑梯滑下,不斷的重複單一的遊具過程,而中山大學師生透過前期的遊戲研究調查,再進行創意發想,製作出來的遊具沒有特別的限制與規定,孩子甚至會自行創造新玩法,達成遊具想帶給孩子身體、心理、腦力的培養與訓練。而遊具除了受到家長與孩子的喜愛之外,在現場更吸引了關注兒童議題的相關社區人士,未來部分遊具將會致贈予社區家長與幼兒園,持續將活動理念與價值傳遞給每一名來遊玩的孩子。 除了大學生製作的創意兒童遊具以外,活動中也搶先亮相「2022鹽夏不夜埕」創意街區活動企劃發表,並設置投票區,讓民眾投下心目中最期待的活動主題。更與「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高雄玩具碼頭」合作推出親子活動,將館內的二手玩具重新打造成創意彈珠台、時鐘等,帶給孩子愛物、惜物的觀念。活動第一日中的限定表演「繁華都是夢」,則是在HISP計畫支持下中山大學劇藝系「築粹劇場」團隊與鹽埕居民們共同演出。

本活動獲得教育部USR-C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科技部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財團法人瑞儀教育基金會、鹽埕區忠孝國民小學、M.ZONE大港自造特區、鹽埕區港都里里長辦公室、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高雄玩具碼頭等單位支持,期待能共創友善創意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