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介紹 鹽埕的街頭巷尾,藏著來自不同時代、不同族群的故事。移民帶來家鄉的味道,在這片土地上交融、變化,最終成為今日的飲食風貌。 不只是食譜~鹽埕料理記憶與飲食文化變遷展食譜是料理方法的文字記錄,也是料理文化、記憶的重要傳播媒介,而書寫食譜更是記憶與味覺的傳承。鹽埕作為高雄美食的一級戰區,在地人在家中怎麼吃卻鮮少被討論。策展同學們訪談了鹽埕區揚帆主婦社的8位姐妹們,透過食譜的呈現,帶領你挖掘她們想要傳承的味道和料理背後的記憶。 創作團隊:物質文化與人類學 課程同學 三渡WE齊《三渡WE齊》取「三明治」(Sandwich)之諧音,暗示文化的「三度交融」與「共渡」,而「WE齊」強調多元文化並存與發展。 文化如食,從來不是單向的攝取,而是在交會間碰撞、轉化,揉合出新的滋味。三明治的每一層,如異鄉旅人的故事,帶著家鄉的風土與記憶,每層各自獨特,卻在層層交疊中,共同譜寫一場味覺的對話。 創作團隊:四個人一隊 鹽埕·續布料以棉紗布與去漿胚布縫製成摺紋窗簾狀,象徵麵條,並裝設LED流水燈條營造光流動感、呈現文化生生不息,沙茶醬由環氧樹脂製成,沾附於布條做出麵沾沙茶醬的效果。金屬鍋具反射燈光增添視覺效果,垂掛的當地店家的回收酒瓶內裝黃光小燈泡,賦予舊瓶新意。 創作團隊:鹽埕續 看更多展品 在祭典與儀式中,食物不只是果腹之物,更是與神明溝通的媒介,承載著人們對神明的敬意與願望。而當食物承載著祈願與信仰時,它的價值究竟源於味覺經驗,還是更深層的文化意涵? 最佳供品清單形式即誠心?還是誠心早已被形式吞噬?在這個如洞穴般的空間裡,供品靜靜地躺在桌上,逐漸腐敗,是否也象徵著我們內心信仰的空洞?那些費心挑選的供品,是出自真誠,還是出於對形式的服從?你所奉上的,是你的心意,還是過往遺留的框架? 創作團隊:電火王 盤中歲時.一時紅磚老屋為牆,紙盤為畫布。揚帆主婦社的手藝與筆觸,繪出對二十四節氣的生活想像與記憶。從飲食到衣著,從圖畫到詩詞,作品承載著節令流轉的智慧。以藝術為橋,串起時代與文化,在鹽埕的夜色中,織出一場溫柔而真實的對話。 創作團隊:2025鹽夏不夜埕及揚帆主婦社40週年共創 盤中歲時.再時舊輪胎構成時間的環,象徵節氣的四時輪替,瑞儀親子們的紙盤依節氣排列,燈光在輪廓間緩緩行走。每一個節氣,都是一個生活片段;每一圈轉動,都是歲月的回聲。再一次,在光影中講述二十四節氣的故事。 創作團隊:2025鹽夏不夜埕及瑞儀教育基金會共創 看更多展品 一盞清茶,一壺濁酒,一杯手搖飲,鹽埕的飲品文化在時代更迭中流轉,每一口滋味皆承載著生活方式的變遷與市場選擇的印記。「好喝」從來不是絕對,而是在時光的沖刷下,被一次次重塑、定義。 迴.饗「迴饗」二字雙關「回想」,希望人們能暫時放下繁忙的此刻,逐漸回到記憶裡柔軟的地方。「迴」字帶有曲折、迂迴的意境,正如歷史、文化與個人口味在時間中交織堆疊而成的樣貌。「饗」字,則是雙關「響」字,意指透過展間內所播放的各種市場及飲料相關聲響,將塑造出置身於市場或飲料店的氛圍。 創作團隊:缺一中 埕澱作品以珍珠奶茶象徵鹽埕,奶茶喻外來文化,珍珠為在地創意,融合成獨特風味。鹽埕如是,外來移民與原住民共融,孕育繁華與深厚文化。作品結合珍珠與剪紙,表現多元族群,飲料燈條象徵昔日榮景與歲月流轉,展現鹽埕「埕澱」之美。 創作團隊:有這樣一隊 誰偷喝了我的奶茶以「珍奶」為主角,帶出鹽埕區豐富的飲料文化。奶茶不僅是台灣人的日常,也是連結情感、故事與記憶的載體。搭配燈光控制與影片播放,喚起鹽埕茶飲文化的歷史與記憶。結合在地店家訪談,讓你從趣味中認識鹽埕,並思考文化消逝的可能未來。 創作團隊:夜光閃亮亮復仇鬼 看更多展品 線 上 展 區 地 圖 探 索 鹽 埕 舌 頭 外 的 美 味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USR「共創鹽埕創意街區」計畫 共同主辦|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高雄市鹽埕區府北里里長辦公室 協辦單位|國會立委黃捷服務處 / 人安基金會高雄平安站 / 府北里社區發展協會 |高雄霞海城隍廟 / 高雄鹽埕沙多宮 指導單位|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 / 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 企業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