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鹽埕,在字典中是曬鹽的海岸,但對於許多人來說,鹽埕背後的歷史發展猶如一本人物傳記,經歷各種興衰,讓人意猶未盡。

在三百多年前,位於愛河口的鹽埕區,是河流匯入海所形成的一片沼澤濕地。雖然無法耕作,但也尋找到了屬於鹽埕區的價值模式與經濟效益,那就是人類飲食不可或缺的——鹽,因此鹽埕區開始製鹽產業的發展。其地名也是因充滿鹽田以及沼澤而得名,而早期接近鼓岩一帶被稱為鹽埕埔,後來將鹽埕、鹽埕埔通稱為鹽埕區。

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物質文化人類學

2022

參、波蘭陶

製作人:社會學系 111級 黃仲緯

提供人:鹽埕地家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新樂街152號

鹽埕地家初始店在台南,2019年選擇開設分店位置時,看中了鹽埕這個地方與台南初始店一樣都具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取名「地家」有兩層不同的含意:一方面是取台語中「佇遮」,透過店名就讓大家知道,這間店就在鹽埕。而第二層面則是在家中的感覺,希望每位來這用餐的顧客都可以有家的感覺。 這次展出的商品是餐廳內用的波蘭陶,選擇這項物件展出的原因是因為這項物件經歷了兩個不同時代,也在這兩個不同的世代產生了不同的意義。在創店一開始,波蘭陶其實是主要販售的物件之一,希望能夠傳達出高雅穩重的氣氛,也與鹽埕較多高齡人口的性向相符。而在經營權轉換後,新店主發現,其實鹽埕的年輕人口眾多,也因此希望改販售與年輕族群較合的餐點與小農產品,希望可以改變店內原先莊重的氣氛,轉而改造成輕鬆活潑的氛圍。

直條yan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