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鹽埕,在字典中是曬鹽的海岸,但對於許多人來說,鹽埕背後的歷史發展猶如一本人物傳記,經歷各種興衰,讓人意猶未盡。

在三百多年前,位於愛河口的鹽埕區,是河流匯入海所形成的一片沼澤濕地。雖然無法耕作,但也尋找到了屬於鹽埕區的價值模式與經濟效益,那就是人類飲食不可或缺的——鹽,因此鹽埕區開始製鹽產業的發展。其地名也是因充滿鹽田以及沼澤而得名,而早期接近鼓岩一帶被稱為鹽埕埔,後來將鹽埕、鹽埕埔通稱為鹽埕區。

歷史回顧

日治時期的鹽埕因得益於高雄港的開發與豐厚的商業機能,

成為高雄經濟、娛樂與消費中心,此時的鹽埕甚至有「銀座」的稱譽,

讓我們一同回味當年的鹽埕風華!

直條yancheng

鹽埕產業發展史│Industry History

最早期 |清朝
製鹽產業

「鹽埔曉鷺」曾是傳說中的打狗八景。一百多年以前的鹽埕,清晨時的朝陽照映著鹽田閃閃發光,還有許多白鷺鷥飛翔其上。這樣的景象,一直到十九世紀末都沒有太大的改變,當時瀨南鹽場的產量佔全臺灣最大,甚至供過於求。

日治時期
輕工業、商場百貨業

 第一波繁榮

1.輕工業:日治時代,鹽埕就因港口運輸之便,陸陸續續有輕工業設立於此,

如化學廠、 油漆廠、機械廠。

2.商場百貨業: 高雄第一間百貨公司也在鹽埕誕生,樓高五層的吉井百貨店俗稱「五層樓仔」,

1938 年開幕時是臺灣建坪面積最大的百貨公司。

美軍來台
1950年韓戰
美式飲食產業 (酒吧、西餐廳)

第二波繁榮

消費文化進駐、商業中心、美式文化與場所1950 年韓戰爆發之際,大批美軍艦隊以高雄港為補給據點。美軍為鹽埕帶來另一波繁榮,鹽埕因此誕生很多美式西餐廳、酒吧等娛樂場所。沿街開設的酒吧全盛時期有近六十家業者,陪酒的吧女數量更居全臺之冠,造就鹽埕繁榮的高峰,開放的風氣還曾譜出不少異國戀曲

戰後時期
各種產業專業街出現

鹽埕各行各業│All Walks of Life

  【黃金街/奶茶街】新樂街

  台灣光復後,高雄發展為加工出口區,加上越戰美軍來台渡假,許多就業機會吸引商人前來鹽埕。「大溝頂」的興起,吸引來自台南和茄萣的金飾商人,將原本的銀樓從七賢四路搬往大仁路及大公路附近的新樂街,因此又稱「金仔街」、「銀樓街」、「黃金街」。銀樓是華人社區特有的珠寶店,不同於百貨公司的品牌專櫃,銀樓販售自家廠商製造的珠寶,並有提供其他業務,例如珠寶抵押借款、黃金買賣及地下匯兌。置金贈人曾經風靡一時,每逢小孩彌月、結婚喜慶、生日作壽,客人們便會前來新樂街買黃金。新樂街的金工也格外出名,精緻的手工金飾藝品雲集,曾經有五、六十間銀樓在新樂街。如今許多店面已改行轉戰餐飲,新樂街也因樺達奶茶的創新,帶起「奶茶街」風潮。走在新樂街上,抬頭一望能看見某些銀樓有著統一的紅底黃字招牌,這是1996年政府力求重新發展黃金街留下的印記。

        而奶茶街的出現,並不僅因商圈遷移讓銀樓成為夕陽產業,發展的脈絡背後與「港茶」大有關聯。港茶不是一種茶,而是舶來茶的通稱。像是中國的武夷山茶、雲南普洱、老鐵觀音等,因為必須透過香港或港口貿易進來,所以衍生出「港茶」等於高級茶的說法。五十年代美軍進駐高雄港帶來東西文化碰撞,鮮奶茶始祖樺達奶茶始用鮮奶替代奶精,取茶性相適的無糖普洱來調整甜度,使錫蘭紅茶多了份特別氣息。鄰近店家追尋鮮奶茶的商機,每間店研發出天然卻特有的鮮奶茶香氣。